自媒体中的“贬低国人”现象:警惕流量至上的扭曲价值观
发布日期: 2025-07-08

近年来,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,一些为博取眼球而刻意贬低国人的内容屡见不鲜。这类内容往往打着“批判现实”的旗号,实则通过片面解读、夸大事实甚至捏造案例来迎合某些群体的偏见,最终演变为对国人形象的恶意诋毁。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某些自媒体账号热衷于渲染“中国游客素质低下”的刻板印象。他们刻意挑选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,通过极具煽动性的标题和描述,将个案上升为普遍现象。比如某篇题为《中国游客在海外再丢人》的文章,仅凭一段未经核实的视频,就断言“国人素质永远无法提高”,完全无视绝大多数中国游客遵守规则的事实。 另一种常见手法是以偏概全地贬低国人能力。某些科技类自媒体在对比中外技术差距时,不是理性分析,而是用“中国人只会抄袭”“缺乏创新基因”等极端论断吸引流量。例如某篇分析国产手机的文章,通篇强调“模仿苹果设计”,却对华为、小米等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只字不提。这种选择性失明的叙事,本质上是对国人创造力的系统性矮化。 更隐蔽的贬低方式体现在“捧一踩一”的叙事框架中。部分旅行博主通过无限美化国外生活,反向建构“国内处处不如人”的认知。某篇获得百万点击的《在日本才懂得什么是文明》的文章,将日本社会的垃圾分类机制神化,同时用“中国人骨子里缺乏公德心”等言论制造对立,完全忽视国内多个城市已建立成熟垃圾分类体系的事实。 这类内容的危害性不容小觑。它们不仅扭曲社会认知,更容易助长文化自卑心理。当自媒体将流量凌驾于真实之上,用“贬低国人”作为财富密码时,我们有必要保持清醒:批判不等于抹黑,揭露问题更不等于全盘否定。健康的舆论环境需要建设性的监督,而非为流量服务的情绪化攻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