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暴雨中的生命守护者:市民抱树自救实录
大连自然博物馆 打擂 古树 古树名木发布日期: 2025-08-07

近日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某市,多条街道瞬间被洪水淹没。在危急关头,多位市民上演了惊心动魄的"抱树自救"场景,用最原始的方式与自然灾害抗争。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,是生命本能的顽强,更是城市应急体系的现实考题。
据目击者描述,当时水位在20分钟内暴涨至1.5米,湍急的水流将多名来不及撤离的市民冲倒。57岁的王先生回忆道:"我抓住行道树的瞬间,洪水已经没过胸口,树枝划破了手掌都不敢松手。"类似的情况在受灾严重的解放路、中山路等路段同时上演,行道树成了天然的"生命锚点"。
专家分析指出,抱树自救存在黄金三分钟法则:首先要选择直径超过15厘米的粗壮树木;其次要用双臂环抱配合腿部夹持;最重要的是保持身体呈"弓"字形减少水流冲击。但现场很多市民并不知晓这些技巧,完全依靠求生本能完成自救。
这场意外暴露出城市防灾教育的不足。虽然全市行道树达标率92%,但仅有23%的受访者了解应急避险措施。防汛部门表示,将在下季度启动"全民防灾实训计划",重点培训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。同时考虑在易涝区域增设应急抓握装置。
在灾难面前,这些抱树坚守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韧性。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,如何让城市防护网更加严密,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获得更有保障的守护。这场暴雨冲刷出的不仅是街道的淤泥,更是城市安全建设的薄弱环节。
